欢迎访问江都历史网!

江都大桥清朝名人列传三(顾九锡张联桂)

时间:2023-03-15 17:09:03编辑:江都历史网

顾九锡(1628-1680),字一卤,号临邗,又号思淡、邗上钓者,江都大桥人。顾图河父。康熙癸酉年明经,癸未年单恩赠翰林院修编。天生聪慧,为人和善,孝敬父母,不苟言笑。从辛酉年二月到四月捐献粟米五百担,给五个地区受黄河水灾所困的一万多人提供食品。因为黄河每年泛滥,顾九锡写了治河方案。对沈存中提出的月球本身是发光体之说提出反驳,月球本来是不发光体,是太阳照射到月球上而反射出的光。几差不同,精思妙算应该是一年354天而差2小时。有春江草堂全集类书籍,传给他儿子顾图河。


与其争论必须饱读诗书,大臣们都这样说。对治理河道非常熟悉,对精通长江、黄河、淮河时务的人都非常留心,推荐一甲两人,授予翰林编修。冬天回家守灵。壬午年招入皇宫,撰写志皇兴表,行走于南书房。制作张琴和古松诗集。皇上赐予砥山宝砚和书籍,乙酉年本封为方兴总裁,御赐古扇,在乾清门侍奉。冬天奉命到湖广通省提督任职。丙戌年二月破例复出,从26人中选7人称极盛将,皇上特宣旨到隆宗门接见,封温议慰,御书联额,赐予和皇帝同行,三月去世。当官的时候,事必躬亲,每年对进士都给与奖励。有著作《经济类考约编二》《雄雉斋集》,他的后代都是当时的知名学者。

鲁氏,大桥镇人,16岁嫁给顾起隴为妻,顾起隴去世后,因为没有子嗣,立侄子顾九锡为子,含辛茹苦几十年,孙子顾图河为康熙甲戌榜眼。

张联桂(1838年-1897年) ,字丹叔,一字韬叔,清道光十八年(1838年)出生于江都东乡浦头。父张熏,兄张联第。当诸生的时候擅长书法,精通写作,但屡次乡试不中。咸丰年间入资太常傅士,后为广西桂林府盐运、水利同知,广西庆远府知府(丁忧未到任);后为广东高州、惠州、潮州知府。张联桂上任以后,严厉整治盗匪,还惠潮一片安宁。嘉庆道光年间,越南发生战乱,张联桂提出海防十二条措施,一举消灭乱贼。


清·诸乃方《乘槎向日图·丹叔三十九岁小像》光绪二年绘

后调任湖北分巡荆宜施兵备道道员,咸丰年间提拔为广西按察使、布政使、广西巡抚。旧地重游,张联桂非常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,下车后,立即清理盗匪,革职不称职官员,整治不正之风,凡是危害百姓的全部清除,买书奖励有功之人。广西盛产大米但缺钱币,广东米商多年来就贿赂米官,以差米送往军队,好米贩卖出去。言官上书无效,张联桂于是就把没用的官员免职。

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后,撤出了他们原来的防卫旧兵,打起游击战,经常潜入广西侵略,有些将士害怕与越南勾结。联桂叮嘱所属部队:越南人没有可掠取的东西,必然影响到睦邻友好关系,所以严厉训斥勾结的人员,要大家保护边境。并将已经定在界外龙州外金龙洞,据理力争力争,复归于中国。广西与越南和以前一样划清边界,把沦陷在越南的边民招募回来种地,越南人自己来的也集中安置,双方友好协商,达成一致停战,并献计十条处理事务。

张联桂的一生,把清朝的地方主官(正印)除了总督外一级不拉的做了个遍。其为官勤能且清正,因其在巡抚任上对中法战争后的中越边界事、中日甲午战争事持卫疆、主战的态度和行为,被后人称为爱国疆吏。

生平勇敢律己、忠诚公平、廉明奉公,六十岁去世。著有《学治臆说》、《问心斋诗文集》。儿子张心泰,诸生,历任河南濬、汝阳知县。

PS:文中人物故事皆出自清末民初《江都县志》《扬州画舫录》等!如对文中描述有异议的请留言指正,或加作者微信627091048进行沟通,欢迎更多喜欢大桥古镇文化的朋友一起探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