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江都新发现网络工作室旗下的江都族谱网! 有关族谱事宜微信联系:627091048

大桥镇古井知多少(江都大桥)

时间:2023-03-13 12:23:35编辑:江都历史网

大桥古镇虽有白塔河穿镇而过,水源充沛,但古镇范围大,镇东部居民去白塔河用水、取水,路途较远,多为不便。因此,居民打井,用井水,便成了古镇的一个特色,也用古井的年龄刻下了大桥古镇古老的历史。

古镇现存的古井虽不多,但镇上的不少居民仍在古井上淘米、洗衣、挑水,中午前尤为忙碌,一口口清泉滋润了千年古镇。

跃进巷1号门前铜井,建于明代,占地面积20平方米,井唇磨盘形状,直径1米,内孔径0.41米,石质材料,刻有斜纹;井壁采用小青砖砌成,方式为横砖。铜井井底是一块锅型的整铜片,上面凿有多个红豆大小洞眼,地下水通过洞眼渗透到井中。民国期间童德祥酱园工人都是起早来铜井挑水,一挑就是几十担,他们说用铜井水做出来的酱油滋味鲜美。打水时如果将吊桶掉下去,井水面立即发出“咚”的金属撞击声,余音会在井壁间久久回响。春节期间,四周居民用水量大增,铜井渗出的水源都能满足需要,从不会混浊干涸。该井经多次淘洗整修,基本形状未改,该井为大桥镇区的主要水源之一,井水味平淡,水质清冽,水温冬暖夏凉,多年来为居民使用。(青石井圈被盗)



跃进巷谢家老宅门前铜井,在跃进巷的小巷道里的铜井建于清朝。20块长条石砌成的井台上,曾留下数不清的脚印,数不清的欢声笑语。周边居民说,青石凿洞作井圈,铜块打眼井底沉,老铜井养育了老街百姓几代人。孩提时,听爷爷说过,老祖“李小元”是一方有名的老中医,因救活镇江一大户子嗣,大户捐资凿铜井谢恩。老井采用呈蜂窝状的圆形铜块垫底,一可抑制污泥上翻,二可滤清水质,铜井由此而得名。井圈采用整块青石凿洞而成,当时用大船从镇江运抵大桥。“抗战期间,铜块被日本鬼子强行捞走。”民国时期,铜井除了供百姓淘米洗菜,还供童德祥酱园取水吊酱油。2014年7月的一天,铜井上方的青石井圈被盗。



东大街古井(青石井圈被盗)



联盟街41#古井,是明末清初年代所建,距今约400年历史。据当地老者讲述,木井是用名贵整木拼接起来,埋在井底。几百年来,水下之木不朽不烂,井中之水从不枯竭,水质一直清澈干净。十多年前,当地居民淘过一次井,在井底发现了泉眼,水流像漩涡一样,汩汩不绝。



联盟街8-1号古井,上有石质圆形井圈,井面上采用乱石铺就,有方形、圆形的柱础石、条形石,其中一块是珍贵的火星庙土地契约碑。井圈上有两道旋纹,分成两层台阶,井采用小青砖砌成,形状为上小下大,该井为大桥镇原火星庙使用,水质较好,至今仍在使用。



劳动巷1号古井,1940年左右由日本人在此兴挖修建,占地20平方米,古井采用小青砖砌成,全采用横砖砌成,上下几乎相同,采用石质井唇,直径为1米,刻有花纹;井栏为圆柱形,花岗岩石质,外用水泥粉刷,水源和水质都很好,周边居民的生活饮用水都来自于此。(可惜古井被此户人家砌在屋子里了)



工农街谢家门前古井,建于清朝时期,打水的绳子已在井圈内沿石壁上留下了几十道勒痕,有几道勒痕比大拇指还粗。解放后,每年淘井一次,井水清澈甘冽、冬暖夏凉,大夏天喝上一大口,能从喉咙凉到肚脐眼。



原大桥小学南本部院墙西边还有一口古井,建于明清时期,大博士挑水的地方,可惜后来搞房地产,古井也没了。


本文标签: 江都 大桥

上一篇:没有了!

下一篇:大桥寺庙揽胜-法源寺(江都大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