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-03-15 16:59:39编辑:江都历史网
大桥浦头镇老街至今保留着雍容华贵的侍卫府和古韵古香的进士街,历史文化源远流长。浦头张氏,清朝正二品武官。自康熙甲子乙丑年到雍正、乾隆三朝,从张氏家族十八世张誉起,到乾隆辛卯科武举人张攀桂八十年中,张家四世中武举人10人,武进士7人,参将2人,总兵2人。张誉、张发生、张发青、张大受、张坦、张书、张和三代七人均高中武进士,并陆续进入武官队伍,并担任提督,总兵等职。 张誉(1662-1742),康熙乙丑武进士,历任陕西潼关营中军守备直隶击华营都司,授怀远将军,享年80岁。 张发生(1704-1780),字柱石,号筑江,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人。清雍正元年(1723)癸卯科解元,丁未科武进士,钦点传胪,御前侍卫赏戴花翎,钦命办理永定河务,历任直隶杜胜营都司,定州营参将,署理大名协副将,诰授武功将军,告终归籍,享年77岁。善工诗行述,著有《归田集》、《湛露书堂集》行世。妻室共四房,生珍、瑚、鹤庆、琮、埏、琳、履庆、璐八子。 张发青(1704-1766),雍正元年(1723)癸卯科武举人,五年(1727)丁未科武进士,御前侍卫赏戴花翎,钦命办理永定河务,历任巡捕京城北营游击,贵州朗洞营参将,署理镇远镇总兵,诰授怀远将军,覃恩诰赠武显大夫直隶正订镇总兵,享年63岁。 张坦(1707-1766),雍正五年(1727)丙午科举人,葵丑年武进士,候补守备,例授武德骑尉。 张大受(1707-?),雍正八年(1730)庚戌科武进士,湖北荆州右卫守备,诰授武德将军。 张书(1712-1734),雍正十一年(1733)壬子科武举人,雍正十二年(1734)癸丑科武进士,候补守备,例授武德骑尉。 张和(?-1777),字履中,号致斋,张发青之子。乾隆九年(1744)武举人,十年(1745)武进士。授蓝翎侍卫,十五年授山西吉州都司,二十一年升太原镇标中营游击,二十六年擢河南参将,湖南副将,历总兵八镇狼山,尤近乡邦,士以为荣。国史馆立传,晋赠荣禄大夫。 (以上为张家三代七进士) 张攀扬,字云卫,诸生,父亲张和。善诗文,写诗悲壮苍凉,为人豪爽,喜接四方名士,著有《闻居草奈何集》。 张攀旭(1776-1839年),担任过营千总。 张薰(1807-1873年),字伯亭,父亲张攀旭。例授儒林郎,候选布政使司理问。子张联桂、张联第。 张联桂,字丹叔,一字弢叔,1838年出生。其5岁时即道光二十二年(1842),随其父张薰迁至江都县城即扬州城厢的南河下街西首定居。19岁时即咸丰六年(1856)考入县学,为秀才。后在广西六任县官、州官,在广东二任知府和粮道,深得清迁大臣彭玉麟和张之洞的器生,逐步升迁按察使、布政使到广西巡抚。张联桂的一生,把清朝的地方主官(正印)除了总督外一级不拉地做了个遍。最后能做到清廷的封疆大吏,其经历也算得上传奇了。 张联第,字谷生,号晓莲。少年时就聪明,童试第一名,咸丰八年副榜贡生为刑部主事,咸丰十一年为河南司主事,河南司员外郎,升四品卫郎中,官至四川知府,同治五年赏戴花翎。 张肇熙,字辑臣,高祖张书,伯高祖张坦,咸丰元年中武举人。由于父辈们都上了年纪,所以就没有出去做官。道光二十九年,家乡发生水灾,便把家中藏谷捐给百姓。咸丰三年,粤匪打到地方的时候,率领居民奋勇抗击,捐助军米马草,同治六年家乡发生旱灾,他便给佃户减租免租。46岁去世。 浦头张氏始祖为张永六,是在元末明初避兵之乱,从镇江果子巷迁徙到扬州东乡浦头的。张联桂的高祖父张发生(1703-1779年)、曾祖父张延(1750-1814年)都曾做过清廷御前侍卫,其浦头故居”侍卫府”名称即由此而来。 如今坐落在镇上进士街的古文物建筑侍卫府,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府门前是一广场,广场上有扣马桩和停轿场。府门两侧有12根高大的旗杆,旗杆下面有石鼓石座。府门两旁有两只圆形雕有龙凤的石鼓,墙上写有"文官下轿,武官下马",府门内上方两旁竖写着"侍卫府"三个大字,屋脊上两边有兽头翘起。进入府门,由仪门向西入侍卫府大厅,福两旁立有“肃静”、“回避”的大牌子。上方有两个圣旨柜。府邸有门厅、大厅、堂屋、藏书阁、厢房等。但今天,门厅、藏书阁等全都不见,仅有客厅、堂屋两进。仅此两进,亦可想见当年习武人家之胸襟∶客厅面阔三间11.2米,进深七檀6.68米,脊檩高4.5米。梁架不用中柱,梁檀用料粗大,用彩绘和包铜装饰。 PS:文中人物故事皆出自清末民初《江都县志》等志!如对文中描述有异议的请留言指正,或加作者微信627091048进行沟通,欢迎更多喜欢大桥古镇文化的朋友一起探讨! |
上一篇:江都塘头依绿园于家花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