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-03-15 16:53:49编辑:江都历史网
大桥菜市街过去叫南后街(新中街、水巷),解放前是大桥古镇非常繁华的街道,至八十年代还有不少耳熟能详的店铺和住家。 张家车行:张家小车点不仅是大桥镇出名,十里八乡的都赶来订货。张家几代木匠,尤以做小车出名。过去运输工具以小车为主,农村运粮食、送稻谷,推小媳妇、老人上街等等,小车是主要交通工具。他们家的小车不仅结实、耐用,而且好看。 东头周大书房:周家前后三四进,最南面住的是于家,于老先生在菜市街德高望重,还经常帮人家写信。门口有一对青石墩,磨的发光发亮,小时候,孩子们都抢着坐在上面,一个大木门槛,更是孩子们玩乐的地方。周老先生属于名副其实的书房先生,大门不出二门不迈。前面两进中间的天井里面全是花,月季花开的时候,小孩子经常爬墙头摘花。周家后花园在菜市街是没有第二家可比的,又大,载满各类花草,蔷薇花布满四周,虽然没有围墙,但人想进去不挂彩肯定进不去。周家也是我们那一片八十年代最早有电视的人家。启蒙老师周老师是周家女儿。 新中生产队队部:据说解放前是地主家的房子,被政府没收,给新中生产队使用,早期社员开会都到这里,年终决算工分最热闹,从早吵到晚。人气最旺的时候是播放《姿三四郎》、《排球女将》、《霍元甲》的时候,还没到晚,门口就挤满了人,等着队部来人开门,不到播到最后晚间新闻,人们都不离开。 根宝理发店:根宝和他父亲两代人都理发,在菜市街开了有几十年。临街是理发店,后面还有个大院子,里面住了两户人家。根宝父亲理发好,老手艺人,特别是街上的老一辈都喜欢找他理发,刮胡刀在专用布上蹭一蹭,理发椅子上一趟,开水毛巾一敷,等一觉睡醒了,胡子也刮好了。 华嘉伍,原在上海钟表厂的工作,祖上从句容迁移到大桥镇。家住菜市街中段,前后三进五架梁,中间有个天井,生有五个儿子。只有华小五继承木匠手艺,当时大桥人家使用的老土灶风箱,基本都出于华小五之手。制作红木家具也是华家一大手艺,家里有家底的人家,都是上门定做红木家具,古色古香,颇具特色。
民国三十四年(1945)春,大桥镇开始筹建“星新大舞台”,以曹学满为首,华嘉伍、陈钟林等人合股投资。星新大舞台坐落在大桥镇北后街、水巷东侧,大门朝北,正对关帝庙广场。剧场用茅竹搭成,人字架上面盖芦席、麦草,四周墙壁和窗户也用双层芦席,外口用石灰披刷。台口朝北,座位是固定长板凳,一根木头一劈两半,两头打上木桩,钉在泥土里。对号入座,分单号和双号,后面是普通票座位,中间是行人道,客满可容纳700人。乐队在舞台西侧,东侧放道具,后台化妆。门口有票房,票价5-8分。每天两场,晚上点汽油灯照明,内有小卖部,专人泡茶、打手巾把。门外广场上的小摊子卖豆腐脑、油炸干子、花生米、香干臭干、五香茶豆、茶叶蛋,晚上供应面条、水饺、糯米粥等小吃。白天和晚上演出结束前10分钟开大门,让没有钱买票的人进去看一点尾戏,饱一下眼福。 开业那天非常热闹,大桥镇上一些乡绅和大商户都前来祝贺。剧场挂满锦旗,门口张灯结彩、锣鼓喧天,好一派节日气象。晚上剧场负责人邀请送礼人和镇上有名气的人看戏,还送出一些票给家属来看,首场演出《珍珠塔》。星新大舞台也只有三四年时间,解放初停办。 夏记铁匠铺:位于菜市街中段,路南居住,路北是原来的打铁的地方。鼎盛时期为民国时期,夏家爷爷由于从小开始打铁,后来耳朵也聋了。1952年春,大桥镇由夏记铁匠铺、王聚兴木匠店等20多人组织起来建立了大桥铁木竹生产合作社,先在河西财神庙生产,后来河道扩宽,合作社在河西大堤西侧生产,隶属县手工业联社,后改为大桥农机厂。只要经过那边,老远就能听到里面打铁的声音。 街上还有刘家茶水炉、沈家小人书摊、杨家私塾、许家挑水(后开烧饼店)…… 四岔路口北边关帝庙在人民路扩宽的时候就拆除了。 八十年代菜市街和人民路岔路口西南面是供销社冷库,夏天生产棒冰,好像2-5分钱一支,基本都是来批发的。九十年代冷库改成青春茶社、舞厅等。 西北面是供销社食品店,卖的都是日常家用品,油盐酱醋、桃酥、金果、芝麻糕等,计划经济时代都要凭票才能买到,小时候孩子们都抢着来此打酱油,因为多下来的零钱可以买点糖果吃吃。门朝南这边是供销社肉摊,看的人多,买的人少,因为都是凭票供应,肉摊从早卖到晚。 再往西,原来三圣庙旧址处,是东风旅社,前门通繁荣街,后门通菜市街。那时候东风旅社的生意是全大桥最好的、硬件设施也是最好的。 菜市街西边水巷西边一段不是太熟悉,看起来都是高大门户,其中不少都是清朝、民国时期的文官武将,门口的门墩和大门均可看出,现在这种一户通两街的房子很少见了。解放后基本都分割成多户人家居住,巷口最西边是起源于清道光年间三星池澡堂的大桥浴室,几百年一直还开着。 PS:文中人物故事皆出自清末民初《江都县志》等志和家乡人叙述及大桥历史文化专家!如对文中描述有异议的请留言指正,或加作者微信627091048进行沟通,欢迎更多喜欢大桥古镇文化的朋友一起探讨! |
上一篇:朱兆斌|黄沙沟的穷犼(江都吴桥)
下一篇:江都真武徐伯夫的抗日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