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-03-13 13:18:07编辑:江都历史网
曹王庙,在江都城区东南10公里,江平公路经此,大桥镇曹王林园场驻地。曹王庙原称卉木寺,坐北朝南。始建于唐代,里面供奉一尊花神,保佑一方平安与富贵。香火一直繁盛,“种花若论何时起,卉木寺名可溯源”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首诗的诗句为“春风十里曹王寺,十里栽花算种田”,讲的就是曹王寺周边民众千百年来以栽花种草为主业之事。 宋代开始将卉木寺改为曹王寺,寺内供奉武惠王曹彬神像和娘娘神像及长生牌位,殿宇恢宏壮观。大殿廊柱上有楹联一副,上书: 武伐南唐,一代英名垂宇宙; (注“武惠”系曹彬谥号。) 在寺院的东北角有一圈门,上有一方白凡石匾额,上有“三茅宫”阴文楷书,圈门内又有殿宇,专供茅山菩萨。这在江都历史上是第一个庙中庙。1939年春夏之交,日本鬼子为了打击藏身农村的新四军,在扫荡过程中放火烧了曹王庙大殿,千年古寺毁于一旦。此后善男信女周登贵、王横兰等多方奔走,到上海等地募化了一笔资财,重修了曹王庙大殿。解放后,佛教事业日渐衰落,庙里房产多被地方征用。大殿、藏经楼等建筑物临时作为小学教室、校宿。后来又渐渐地拆除,拆下的了木料能用的用,不能用的当柴烧。铜钟法器等全部回炉化成了铁水、铜水。没有遭到破坏古方形石鼓的是做墙基埋在地下的石刻砖雕。 在老人的记忆中,庙内大殿前原来有棵古银杏树,为曹王寺的前身卉木寺建寺时所植,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清雍正年间所编《江都县志》记述该树“大可八九人环抱,广荫数亩”。树干下部内部中空,摆一张八仙方桌,四个人可以打麻将,曾有一老人在树洞中开过小店。清代“扬州八怪”之一黄慎见到这棵树时,已周逾数丈,荫蔽几亩,干如石结,瘿似钟乳。清道光三十年(1850)该树曾遭雷击。庙内还有棵很高的柏树,解放后倒是还活着,可惜,学校将一口大钟(也是庙产)悬于树干上,以树为大钟的支架,当上下课信号铃用,柏树也经不起折磨,久而久之,悄无声息地枯萎死去了。 庙内古物遗存有:白凡石“曹王庙”匾额一方;白凡石“三茅宫”匾额一方;方型石鼓一对;长方形石鼓一对。 清代诗人宗子和曾有《武惠庙》诗,以记其事: 十万貔貅下伪唐,将军功业纪旗常。 2009年春夏之交,一位姓蒋的农妇,梦见曹彬大将军再现人间,于是在一无所有的原址上摆上香炉,焚香祷告。乡邻奔走相告,在几位富户的支持下,捐钱捐物,建起了一间十五平方米的小屋,用于摆放曹彬的牌位等。目前曹王职校西侧的旧有房屋内,塑了曹彬神像和娘娘神像。另在原庙旧址西南侧新建曹王庙,大雄宝殿一层基础已建成。 好好的花卉寺,为何改为曹王庙呢?说来有段历史故事。庙神曹彬是宋朝的一位开国大将,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天下,结束了五代割据局面,颇有一番汗马功劳。 开宝七年(974),宋太祖为统一全国,决定攻打江南小国南唐。考虑到江南金陵极多珍宝,宋军攻入金陵后,决不能像先前王全斌、王仁赡攻取成都时那样妄杀无辜,大肆抢掠,使征伐之功毁于一旦。特选曹彬为攻克南唐主帅,因他清介仁恕,谨慎爱民,不妄杀一人,不妄取一物。临行,太祖赵匡胤嘱咐曹彬“切勿暴掠生民,务广威信,使自归顺”,且付以尚方宝剑,便宜行事。曹彬严守上命,兵马跨过淮河到达扬州,驻扎在大桥曹王沿江一带。曹彬坐镇卉木寺,调兵遣将,做攻打江南的准备。将士们纪律严明,对百姓秋毫无犯,尤其对当地花农种植的花草,更是倍加爱惜,还帮助花农发展生产,开拓市场,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。 曹彬考虑到江南国富民殷,不忍生灵涂炭,为了保证过江后不滥杀无辜,他假装有病不管政事。同僚武将们都纷纷去问候他的疾病,曹彬对问疾的将士们说:“我的疾病,决不是吃药能够治愈的,只要你们各人诚心诚意地自己发誓,攻克江南之日,决不妄杀一人,那么我的疾病就可痊愈了。”将士们听了曹彬的话,都对天焚香发誓,攻克江南之日,相戒不妄杀一人。谁知这一举措竟争取到江南的人心,每到一地,民众们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。在兵临金陵时又与众将官约法三章后,方进行总攻。待攻进城内,并平息了城内南唐军的微弱反抗后,才整军成列,至南唐宫城之外,选1000精兵守卫宫门,禁止任何人出入,从而避免了混乱和抢掠事件的发生,保全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,并使南唐宫中的万卷图籍以及大量的艺术珍品得以保存。将19州、3郡、108县566065户居民完整地并入大宋版图,将南唐后主李煜解送汴京。 相传,曹彬周岁时,父母把许多玩具放在席子上,看他拿什么东西。他左手拿刀枪之类的玩具,右手拿俎、豆之类的食器。一会儿又拿了一枚印章,其他的都不看,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。 有一天,曹彬遇见高士陈希夷先生,陈希夷个是很有学问的人,善于相术,看了曹彬的相,对他说:“你的鼻骨隆起,印堂宽阔,目长光显,必主早年富贵。所忌的是颐削口垂,没有晚福。凡出兵作战,宜开一面之网,或可培植一些晚福。”曹彬听了这一番话,不以为然。起初曹彬带兵攻蜀,占领遂宁,他部下的将士都主张要屠城,曹彬严令禁止屠杀。士兵们掳获了敌人的妇女,他下令辟室妥慎保护,绝对不许有奸淫非礼的行为。到了战事停止以后,对于有家可归的妇女,给资遣回,无家可归的妇女,也都替她们备礼择配嫁人。因此,民众们都很感谢曹公的德政。 公元964年冬,攻克成都时,多数将领掳掠了女子和财物,而曹彬袋子中只有图书、衣物而已。兵伐南唐之初,太祖曾许诺曹彬:“俟克李煜,当以卿为使相。”金陵凯旋后,太祖记起自己的许诺,对曹彬说:“本授卿使相,奈刘继元(北汉)未平,姑少待之。”乃赏钱20万。不久,即封鲁国公,擢为枢密使、忠武军节度使。枢密使兼领节度使,这在当时还是第一人。胜利凯旋之日,曹彬又与陈希夷相遇,陈希夷对他说:“数年前我看你的相,颐削口垂,那时我认定你没有晚福。可是现在你的相已改变,口角颐丰,金光聚耀于面目须眉,必能增禄延寿,后福无量。”曹彬问:“怎样叫做金光呢?”陈希夷答:“金光就是德光,其色如紫光晃亮。人若阴德有感,面现金光,眉现彩光,目现神光,发现毫光,色现祥光。其气外明而内彻,不独增寿,当荫子孙远福。”果然不出陈希夷的预言,曹彬晚景甚佳,子子孙孙昌盛,且享高寿。 曹彬死后,追封为济阳郡王,谥武惠。由于曹彬恩德于江浙一方百姓,所以这一带人民立庙祭祀曹彬,将其奉为神,世世代代供奉他。又因他坐镇卉木寺,江都地区的人民遂将卉木寺改为曹王庙。 有曹王庙的地方不多,仅限江苏、上海和浙江。曹彬生日为农历三月十九日,这天是迎神出会之日,也是庙会会期,以示纪念。流传至今,现已演变成农村的物资交流大会。 宋人有赠武惠王句曰:“收兵四解降王缚,教子三登上将台。”宋武惠王曹彬故里在河北灵寿岗头村,那里有他的陵墓。 据说《红楼梦》的作者曹雪芹是曹彬第17代传人。有诗为证: 岗头故里有碑存,一代元勋武惠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