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-03-18 14:19:01编辑:江都历史网
汪楫(1636—1699),江都人,生于明崇祯九年(1636),工诗,与三原孙枝蔚、泰州吴嘉纪齐名。唐熙十八年(1679)赴京应博学鸿词科,试举一等,被授翰林院检讨,入史馆,与修《明史》,兼修《崇祯实录》。康熙二十一年(1682)四月,作为册封琉球正使,赴琉球国,册封琉球国世子尚贞为琉球国王,并得琉球世缵图。归来后,汪辑曾撰写《使琉球杂录》一书,记述了该国礼仪和山川景物。该书第五卷中记载了他途经钓鱼岛、赤尾屿后为避海难而祭祀时,船上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(当时称为“过郊”或“过沟”)即是“中外之界”,这是钓鱼岛早就成为中国领土的证据之一。 顺治十年(1653),娶妻戴氏。 顺治十六年(1659),秋,避难至东台,交吴嘉纪。 康熙十六年(1677),以明经任淮安赣榆县教谕。 康熙十八年(1679),荐应";博学鸿儒",授翰林院检讨。 后充册封琉球正使,不受馈赠,国人建却金亭志之。 康熙二十八年(1689),出任知河南府,治绩称最。 康熙三十二年(1695),迁福建布政。 康熙三十八年,召至京,以疾称,未行。后康熙南巡,强起,迎于宿迁。同年闰七月十四日卒于扬州。 亲生父亲:汪汝蕃。 叔父(汪楫过继到此家):汪汝萃。 妻子:戴氏。 楫工诗,与三原孙枝蔚、泰州吴嘉纪齐名,所作以古为宗,以清冷峭蒨为致,龚鼎孳、周亮工推重之。清史列传》亦 能曲,尝作补天石传奇,《曲录》行于世。 汪楫亦工书,系清初书法名家,其书法以骨胜,有杨凝式、米芾之神。尝为朱彝尊书联,笔法奇逸,浑脱淋漓,如舞剑器。出使琉球时,为其国王尚贞书殿榜,纵笔为擘窠大书。尚贞大惊,以为神人。 田间 小妇扶犁大妇耕,陇头一树有啼莺。 儿童不解春何在,只向游人多处行。 欢喜亭同玉明上人观云海 山与云俱没,凭高安所望? 人初人混沌,天不改青苍。 俯槛衣裳湿,鸣钟虎豹藏。 松风响何处?涧水下鄱阳。 一钱行赠林茂之 前朝万历之八载,茂之林叟生闽海。 三十名高走京洛,六十国亡遭冻馁。 钟山踯躅几春秋?那有酒钱悬杖头。 屈指今年八十五,春风重醉扬州醑。 读我诗篇忽失声,老泪纵横不成雨。 为言昔曾买藜藿,手持一钱人错愕。 方嗟旧物不逢时,又遇孙儿索买梨。 市上孩童都不顾,老夫心苦傍人嗤。 一片青铜何地置,廿载殷勤系左臂。 陆离仿佛五铢光,笔划分明万历字。 座客传看尽黯然,还将一缕为君穿。 且共开颜倾浊酿,不须滴泪忆当年。 驳粮船 船去人空厨无烟, 长帆八尺高桅悬, 铁锚齿齿斤逾千, 长篙巨缆无弗全。 云胡中道相弃捐? 指船问人人不语; 一老低致词:漕船噬人猛于虎! 驳粮船,驳粮常傍漕船边, 漕船为人汝亦然, 汝船宁不值一钱? 弃同敝屣意何决, 岂有棘刺相掌缠; 甘心流离向中路, 被驱何异雀与鹘? 吁嗟此去谁汝怜。 注:清康熙初,因南运河北段水源不足,漕船重载不能直到北京,清政府令京东武清等六县,各造驳粮船百艘,每县拔公田十顷为保养费。武清船工因隶属关系多为杨柳青人,俗称运河小粮船。常被派调随大漕船运粮,装载遥遥无期,船工困饿,往往弃船逃走,在外流浪不敢还乡。此诗反映了当时船工劳役的悲惨景象。户部给事中赵之符(天津人)曾提出驳粮船病国病民八条款,上书康熙帝进谏。 《崇祯长编》 《悔斋集》《京华集》《观海集》 《使琉球杂录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