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江都历史网!

张广世|古镇探秘—探访大桥古镇的“大码头”巷

时间:2023-04-08 16:58:09编辑:江都历史网

古镇探秘
——探访大桥古镇的“大码头”巷
张广世 作

江淮之滨,有颗璀璨的明珠,她就是“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”!大桥镇,古时亦称白沙,地处淮河入江水道与长江的交汇处,江、淮之水浸润着这片沃土,滋养出了大桥地区人民的聪慧、善良、勤劳、奋进、忠勇的优良品质。

在唐代,张若虚在此受春江夜景的感染,创作出了孤篇冠全唐的不朽诗篇《春江花月夜》;在宋代,岳飞在此留下了抗击金兵的美丽传说;明代,众多重臣向朝廷力荐开挖、疏浚白塔河良策,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忠心;在清初,有大桥名士顾图河,为治理淮河长江而向朝廷献策的感人的佳话;在清末,有抗击外寇的动人的故事;更有放战争时期,人民解放军在大桥三江营江面炮击英军“紫英石”号的英勇壮举。

大桥,抗日战争之初,就有新四军进驻,把大桥当作了北上抗日的桥头堡,渡江战役期间,也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兵团司令部,驻扎在大桥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”的英雄气概!而今,大桥更是成为苏中地区的经济强镇和历史文化名镇,多年前就获批“全国历史文化名镇”,古镇区,保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!

大桥古街,东西长约三、四华里,南北宽一华里,白塔河南北向穿镇而过,有一座石桥横跨白塔河东西两岸。在白塔河岸,古镇之边,自古就有“南码头”、“大码头”、“水码头”等,而在古石桥南约百米外,白塔河东岸,有个码头,大桥人称之为“大码头”。“大码头”在镇子的繁华热闹之处,故,其很忙碌,货运、客船、居民河边洗涮,还有一些带着鱼鹰的小渔船停泊,真是繁华热闹至极。曾有传说,当年乾隆帝带着张玉书等随从,就是从这儿上岸进入大桥古镇的,这儿也可姑称为“御码头”了!

在镇子西侧,对着“大码头”有条巷子,本地人称为“大码头”巷。而现在好多大桥人都不知道这条“大码头”巷在哪儿,我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,听老辈人谈到这个老巷子,经过我的探秘和考证,才确定了这条“大码头”巷的具体位置(团结街与繁荣街之间,通江路上)。


在上世纪六十年代,为适应发展的需要,原白塔河被改道拓宽了,那座“大码头”自然也就成了被埋没于地下的“遗址”了,昔日的辉煌,更是成了旧时的记忆。虽有遗憾,但庆幸的是那条“大码头”巷还在,大桥的老人们,包括移居他乡的大桥人,现在也只能对巷寻古了!


大桥老街上的大码头巷,东西走向,在现在的巷子里,还能看到当年地处“大码头”边的繁荣,巷子里的好多房子都有“码头”特征的体现。在“大码头”巷内,有的房子是单门独院,而房子高大宽敞,可能是为了存放一些比较值钱的物品吧!还有些房子临街而建,但房子的地基明显高出街道和其它房屋,这些房子可能是存放食盐、棉纺织品等,因为这些物品的存放条件需要干燥、通风、防潮。当然还有些杂院供船工、搬运工居住休息,附近自然是少不了客栈、会所。

如今的“大码头”巷鲜有人知,再也没有了当年的人头攒动,商贾云集,舟楫相连的繁华盛景,只有老巷内的居民安逸的生活着,偶尔也许会有像我一样的探秘者,来寻遗拾趣,这也许就是历史变迁吧!

作者简介:张广世,男,1966年10月生,江都吴桥人,革命烈士之后,中共党员,大学学历,从事教育工作,爱好文学艺术,喜欢学习研究地方文史、风土人情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