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江都历史网!

先有白塔寺还是先有白塔河

时间:2023-04-08 16:55:58编辑:江都历史网

白塔寺、白塔河皆在江都宜陵镇,但因谁而得名,坊间一直有两种说法:一是先有白塔河,因为河中有怪物,后建白塔寺以压怪物,二是先有白塔寺,后开挖河流因白塔寺而叫白塔河。

白塔寺、白塔河的地理位置在江都宜陵毋庸置疑。在 《扬州府志》载:“ 白塔寺‚宜陵镇白塔河。” 《乾隆江都县志》 载有:“ 白塔寺在宜陵镇白塔河。” 《明文衡》 载:“维扬郡治东北两舍许、宜陵镇侧有河名白塔‚盖古运河支流。以南属于江‚北达于淮者也”。由此可知‚宜陵镇位于江都县东北六十里 ( 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) ‚白塔寺、白塔河均在江都宜陵镇。


《乾隆江都县志》载有白塔寺、白塔河位置

白塔寺的建成时间

根据史料记载,最早在南朝陈太建三年(公元571年)就有关于白塔寺的记载《续高僧传》 载:“太建三年‚毗请建兴寺僧正明勇法师续讲摄论‚成学名僧五十余人‚晚住江都‚综习前业‚常于白塔等寺开讲诸论。”《隋江都慧日道场释慧觉传》 载:“ 后止白塔‚恒事敷说。大品、涅盘、华严、四论等二十余部‚遍数甚多。学徒满席‚法轮之盛‚莫是过也。” 曹毗曾请僧正明勇至此讲肆‚僧荣、法侃等名僧皆曾来讲论。慧日道场高僧慧觉也曾居住在白塔寺‚从事弘法活动。

《法苑珠林》载:“隋天台山瀑布寺释慧达,姓王氏,襄阳人。幼年出家,缮修成务。或登山临水,或游履聚落。但据形胜之处,皆措心营造,安处寺宇,为僧行道。至仁寿年中,于扬州白塔寺建七层木浮图。材石即充,付后营立。”天台山瀑布寺僧慧达在隋朝仁寿(公元600~604)年间,曾于扬州白塔寺建七层木浮图。

以上历史资料证实‚江都宜陵白塔寺至少在南朝陈太建三年(公元571)之前就已建造。

白塔河的建成时间

据查询史料,白塔河最早记载出现在明朝,《明史》卷86志第62《河渠四·运河下》记载:“宣德六年(公元1431年),从武进民请,疏德胜新河四十里。八年工竣,漕舟自德胜入江,直泰兴之北新河,由泰州坝抵扬子湾入漕河,视白塔尤便。于是漕河及孟渎、德胜三河并通,皆可济运矣……德胜直北新,而白塔又与孟渎斜直,由此两岸横渡甚近。”明《南河志》卷十一侍郎王璵《白塔河记》载:“宣德壬子(公元1432年),平江伯陈公瑄酾浚旧道,建新开、大桥、潘家、江口四闸,以蓄泄水,以便江南漕运……斯河既成,则江南漕舟出孟渎者,可径投断腰洪入夹江,三十里入(通扬)河,又四十里而达于扬境。”《明史稿·洪钟传》 载:“ 钟言:孟渎对江有夹河‚可抵白塔河口‚旧有四闸。行数十里‚至宜陵镇‚北抵扬州‚甚为径捷‚急宜开浚为便。从之。”


明《南河志》卷十一侍郎王璵《白塔河记》

由此可见,明朝时期未疏浚之前的白塔河是一条无名河,平江伯疏通后的河流才叫白塔河。白塔河是古运河支流,为淮河和长江之间的重要河道。

根据以上历史资料得知:白塔寺是扬州历史上最早的寺院之一,建于南朝陈太建三年(公元571年)之前,白塔河建于明朝宣德壬子年(公元1432年)。民间有白塔寺因白塔河而建,用于镇压河中怪物白獭之说,也只是传说,无据可查。《江都县志》中记载白塔寺建于唐代也是有误。

所以,在古代,宜陵白塔寺建成在先,后疏通河流,白塔河因白塔寺而得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