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光绪丙申年邗江佘步云编辑《曹氏宗谱》载:扬州曹姓出自姬姓,周文王第十三子曹叔振铎,受封于曹,建立曹国,后为宋国所灭,子孙便以国为氏。曹氏经历汉唐,至北宋有开国名将曹彬,曹友闻为宋理宗利州都尉,曹昊精通孙武兵法,宋景定时履任先锋,到扬州时便定居,明初时,曹仁(第十九世)避乱由扬州城迁徙到江都带水镇西...
于氏地主的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(图:农村土地改革,木刻画) 塘头于氏始祖福胜公磨豆腐之木刻画于氏家训“于氏姊妹楼”的红色记忆在江都区郭村镇塘头村,有一处明清风格的老式建筑,是明代兵部尚书于谦后代、清末翰林于齐庆故居,因其形似似孪生姊妹携手而立,故被当地人称之为“于氏...
维扬江都《张氏宗谱》张“张”,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24位。据2007年国家相关部门人口统计数据显示,中国大陆地区张姓人口总数约为8750.2万人,约占中国大陆地区人口总数的6.83%,排名第3位。江都大桥镇鲍庄居住着1000余户张姓居民,如果算上周边浦头、嘶马等地从鲍庄迁徙出去的数百户张氏族人,在当地张氏族人有9000余人...
真武镇徐氏是一门望族,在今存世的《徐氏宗谱》中,记有《徐氏家训》,通篇文言文,洋洋千言,无标点符号,冷僻古字及典故随处可见。但细细推敲,亦可窥其脉络,知其要义,悟其精髓,不失为一篇家族传略。在历次修纂家谱的序言中,累累提及他们的祖先廷秀公,原是泰州河垛人。元朝末年,泰州白驹场张士诚举兵起义。白驹和河...
姓氏源流据1926年邗东张从儒纂修《潘氏族谱》载:潘氏先祖,出自周文王十五子毕公高的幼子季孙,封邑在潘,所以得姓潘。先人居住浙江上虞,宋高宗时第十七世敦睦堂子孙迁姑苏,明洪武六年旺一、旺二兄弟自姑苏飘泊至广陵,居处无定。明成化六年,始迁祖潘玘(维扬江都潘氏第一世始祖)迁居广陵城东塘村(江都宜陵附近),子...
民国9年(1920), 木活字本,李德靈等纂修江都《李氏族谱》, 八卷,卷一序文、凡例、家训、赞、世系图等,卷二至八年表。康熙丁亥年李氏族谱序载:按李氏出自赢姓高阳氏之后,至阜陶廷坚为尧大理,历虞夏商世,仍其职以官命族为理氏,及纣之时,理征字德灵,为翼酈中吴伯以旨道,不容于纣,得罪而死,其子利贞逃难伊侯之墟,...
维扬大桥镇徐氏族谱与徐氏宗祠大桥镇徐氏历史由来徐姓,中华姓氏之一,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,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,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。江都大桥镇徐氏的始祖是徐宗仁,宋淳祐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兼王府赞读。明朝第六世徐信从泰州海陵迁徙到大桥,为大桥徐氏一世祖、始迁祖。徐氏建祠堂及祠堂概况清...
民国九年[1920]木活字本, [民国]马仁远主修《维扬江都马氏重修族谱》二卷,卷一序、赞文、传记、家训、凡例、系图,卷二年表、跋。有文天祥序。“领谱录小引”载:“吾马氏自周封国裕马湖,后世即以国为姓,传至汉援公始封新息侯,伏波将军追为第一世之始祖,至唐燧公明士奇公之子上信公,历有三十余世”。道光二十五年谱序...
颍川世泽,太丘家声。天下陈姓源出于颍川(河南长葛)。东汉时,陈实系胡公满之43世孙,为太丘长,人称“陈太丘”。陈氏德星堂、德聚堂:源自太丘长陈实子侄,同以孝贤闻名,当年访名士荀淑父子,正值德星聚,德星乃一岁星,岁星所在有福,故取堂名曰德星。太史为此上奏曰:“德星聚奎,五百里内有贤人聚。”族人遂有以“德星...
地名,是一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,每一个地名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故事。一个地名,就是一段历史碎片;一个地名,就是一幅风情画卷。地名,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,更有时过境迁的烟雨沧桑。为了缅怀先烈,继承革命传统,江都有不少地名以烈士命名以便让烈士的英魂镌刻在苏中大地上。★云峰社区(仙女镇)——许晓轩(《红岩》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