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江都历史网!

张广世|回忆小时候过年的那些趣事

时间:2023-03-13 13:15:54编辑:张广世

回忆小时候过年的那些趣事
张广世 农历癸卯年春节

相传,在古时候,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,看到当时节令很乱,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。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,一天,他上山砍柴累了,坐在树阴下休息,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,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,测定一天的时间,后来,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,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,来计算时间。天长日久,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,四季就轮回一次,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。

当时的国君叫祖乙,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。万年知道后,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,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。祖乙听后龙颜大悦,感到有道理。于是把万年留下,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,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。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,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,创建历法,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。有一次,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。当他登上日月坛时,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:日出日落三百六,周而复始从头来。草木枯荣分四时,一岁月有十二圆。

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,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。万年指着天象,对祖乙说:“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,旧岁已完,新春复始,祈请国君定个节吧”。祖乙说:“春为岁首,就叫春节吧”。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。


今天又是新年的第一天,就是传统意义上的“大年初一”,也是“过年”、过“春节”!

春节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;春节,是中国人的神圣节日!

人们大都会利用“过年”来总结上一年的各种情况,利用“春节”这个节日,进行交流,增进情感,利用“过年”这个时间规划来年的事情,而小孩子对于过年,则是期待满满,幸福满满!

想当年,年前期盼是家里大人去磨豆腐,我们小孩跟着去,觉得看磨豆腐整个流程有趣,更加吸引小孩的是,中途可以“喝豆浆”、“吃蛇皮”以及豆腐拿回家后的“拌豆腐”等,真是快乐无比!!!

其次,总是盼着家里“涨馒头”,涨馒头时总是可以先品尝,即使睡在被子里,也不会睡着,就是在等待馒头“出笼”,那种喜悦是无可比拟的!!!

再次,年前的“炒花生”,总是在家长的允许下,抓一把放在衣服兜里,到外面去慢慢品尝!!!

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地区,“三十晚上”小孩跟在大人后面,清理屋子,帮着贴对联,当满门的红对纸红花边贴好后,过年的喜气氛围就满满的了,我特别喜欢的是那“春风吹起满红飘”,满眼的红花边随风飘扬,让人思绪也跟着飞舞,想着“过年”的那些喜事。


更让我觉得有意义的事就是每家每户画“元宝囤子”,小的时候,不能完全理解大人画的图案的含义。长大了点后,我才真正的懂得了“元宝囤子”那些图的含义,满地的“元宝”就是希望来年满地是金,赚钱多多,丰收满满,左边是笤帚扫“元宝”,希望来年能笤帚都能扫出“元宝”,右边搨杷推“元宝”,寓意来年使用搨杷时,也能推出一堆“元宝”来。进入家门的路上,画了个梯子,寓意来年,脚踏梯子步步高,家里的人的生活“步步高”,家人的事业“步步高”,家里所有好事都能“步步高”。在屋子里,也画了好多“元宝”,希望来年能“金玉满堂”,家里还画了好多“鱼”,这个当然是希望全家能连年有鱼(余)啦,这些是多美好的愿望多美好的寓意啊!





还有就是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后,大人还要续上“元宝火”,这“元宝火”还要能从今年延时到来年,寓意“香火不断”,连年都红红火火!

到了“过年”的时候,又会被家长“规矩”得无所适从了,“不能乱说话”的童言无忌,大年初一中午,看见家里有好多好菜,却不可以吃,只能吃“青菜豆腐饭”,吃了保平安。身上穿了新衣服、新鞋子,不能弄脏了。大年初一,晚饭吃“青菜面”,吃出长寿面 、长长久久面,吃出全家人的“清清爽爽”,吃出全家人的 “青青旺旺”。吃过晚饭后,还不可以出去玩,要早点睡觉,睡“捂财觉”,那时,煤油灯也不会点多久,上床一会儿就熄灯,这么早那能睡的着啊?!

当然了,快乐的事情也不少,比如,那时候的敲锣打鼓,热闹非凡,还有家家户户的烟花爆竹,响彻村庄,此起不伏,还有那时候的时代节目演“花结”,河蚌精、大花船等。

可能最让小孩子兴奋的还有“拜年”,给家族宗亲拜年会得到很多的鼓励与赞许,当然也少不了花生、豆子和糖果,这个时候,孩子们都撑大口袋,希望大人们多抓一些;如果是到亲戚长辈家“拜年”,则能吃到更多的好吃的东西!这时候的孩子是无比幸福、自由的。

那时候的“过年”虽然有点“清苦”,但很快乐,而现在“过年”的氛围远没那时候有意思了。

不管怎么样,我们都该寻找到当下的快乐!今时的幸福!

作者简介:张广世,男,1966年10月生,江都吴桥人,革命烈士之后,中共党员,大学学历,从事教育工作,爱好文学艺术,喜欢学习研究地方文史、风土人情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