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-04-08 16:53:30编辑:江都历史网
江都大桥古镇历史名人甚多,不少都已经树碑列传,歌功颂德。但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、敬仰的人物,从光绪、乾隆江都县志中可以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。 童兆昌,字景文,国子监,江都东乡白沙村人。乐善好施,家族中只要有人把困难告诉他,他便慷慨解囊,毫不吝啬的帮助他们,家族的人都敬仰他。咸丰初年,经常在肖家湾道旁建草亭,并种植银杏。夏天的时候,在银杏树下给过往行人免费送茶。并告诉路过的人,银杏长大以后,树冠很大,可以遮阴避暑,行人都非常爱护路边的大树。 王倬,字秋农,江都东乡嘶马人。小时候聪慧机敏,经常去金陵,逛临川。光绪乙亥年,乡试中举人,后来到礼部。不久到江宁、江浦两署任职,后授予江阴训导。以勤俭得到治家之法,发财后没有私心,买下肥沃的农田,多余的农田给贫困的亲戚族人耕种。55岁去世。生有五个儿子,汝诫、汝谅、汝论。汝许在光绪癸卯年中举人,在邮传部主事。 谢元礼,字洪谦,世代居住江都大桥镇。慷慨好义之人。道光辛卯年,大桥发生水灾,大桥镇西边数十里村庄全部淹在水中,谢元礼和大桥镇徐亮、袁国璜等人危难之时率先组织和参与赈灾,捐款捐物,先给受灾村民送去若干干粮,然后又捐助若干帐篷,谢元礼带头捐助千金,倡导大桥镇上的人积极参与救助活动,大家被他的精神所感动,纷纷解囊相助,踊跃捐助。受灾村民全部活着,无一死亡。而谢元礼因积劳过度,春节后不幸去世。 张纯美,江都大桥人士。喜欢读书讲大义,因为疾病长期卧床,整天祈求上苍保佑。割手臂上的肉和药一起煎服,他的病果然好了。整个家族都和睦相处,重情重义,如果遇到不公平的事情,立马挺生而出,打抱不平。 朱抱经,江都东乡大桥浦头人。他母亲去世后,在墓地东面建了一间草堂,周围用木槿作为篱笆,并从远处引水到草堂前的水池中,水池里面有假山,假山上面有一个小阁楼,还种植了鲜花和竹子,这个园子叫莪园。朱抱经性格放荡,被称为东城狂士,擅长诗词古文。与邻县谢山成为忘年交,交情最深的时候是谢山在扬州家中病危之时,朱抱经拿出家中的人参、茯苓等贵重药材给谢山治病,竭尽全力的救谢山,不愧为谢山的良师益友。朱抱经的妻子李素贞,工读诗书,写的一手楷书,朱抱经到京城考试的时候,李素贞写了一首诗给他:“有闲抛篱黄花瘦,枉逐风鹿白发生”。 宗尚儒,世代住江都大桥东乡韩家庄。慷慨仗义,村里没吃的人家,他就给人家粮食,生病的人就送人家药材,去世没有棺材的,他就送人家棺材下葬。被乡亲们推荐为善士。活到七八十岁去世。 郭世秀,字彦侯,江都大桥镇人。与他哥哥郭世俊相处和睦,乐于助人。郭世秀有一个儿子,郭世俊有三个儿子。有一天,郭世秀对哥哥郭世俊说:“我们都老了,要把家产传给儿子”,郭世俊同意了,说:“家产哥哥和你各得一份”。郭世秀说:“我有一个儿子,兄长有三个儿子,应该把家产分为四份”。郭世俊不同意,于是请许邢公监督四个孩子的言行。 莫纯文,字粹才,江都大桥镇人。世代文人,因为家境贫穷,所以弃文从商,经商后家境逐渐好转,达到富裕的水平。于是又让子女开始读书,以完成先祖的志向。莫纯文和几个兄弟相处和睦,从不贪财,和兄弟们一起居住,所有支出由他一个人承担。妻子去世早,但他没有再娶。子女们如果争吵,莫纯文都出面平息。道光咸丰年间,大桥发生旱灾,莫纯文每次都带头倡议捐赠食物,帮助村民解决灾情。83岁去世。 顾我成,顾九金的父亲,奉政大夫,庆阳府同知。 顾九金,字笃庵,康熙乙卯科举人,敇授儒林郎,考授吏部主司,任甘肃庆阳府同知、甘肃安化县知县。公元1684年科乡试同考官,署庆阳府知府。庆阳府百姓贫困,治安状况极差。顾九金就任后,采取了为民减税负,加强地方治安,鼓励百姓读书上进等措施,让地方状况迅速好转。康熙帝下旨诰封其父顾我成为奉政大夫,封其妻妾为诰命夫人。 顾九锡,字邗上钓者,江都大桥人,书宣太史顾图河的父亲,清朝康熙乙卯年庆阳府同知。有经济类著作十二卷,乐善好施,镇上有数百人去世他都送过挽联。“宗鹤问云莫道雄文,千秋大业有谁争”,是说他的著作之多无人能比。 顾图河,字书宣,大桥人,父亲顾九锡,康熙甲戌年一甲第二名进士。 顾同根,字友训,世代居住江都大桥镇,书宣太史顾图河的儿子,从小立志博学。康熙六十年,在高等贡太学习。因为家父的原因,顾同根没有参加应试,但人们都相信他们家的文化氛围。家里有雄雉斋,是书宣太史读书的地方,四面郁郁葱葱,顾同根与家父的弟子们一起在斋里读书学习,直到45岁去世。顾同根的弟弟顾一木,字饮和,也非常爱好学习,想把历史文章编成一本书,但写到南史的时候去世,去世之前长年不休息,年仅27岁。 顾源,字岱生,世代居住大桥,是太史顾图河的裔孙。生意做的好,乐善好施,稍有积蓄便施舍给居民。春天给大家送种子,冬天给大家送棉衣,坚持几十年不变。顾源76岁去世。顾源去世后,族人为了争夺他的遗产,闹了几个月都没有结果。顾源的妾生了两个双胞胎儿子,一个送给了她的哥哥,人们因为顾源的善德,帮助他的妾抚养儿子,以报答顾源的善行。 大千世界,芸芸众生,能够进入历史县志的人物皆非等闲之辈,之所以登记在册,一是让历史记住他们的功绩,二是让后人以他们为榜样,传承他们的优良作风。 PS:文中人物、故事来源于清末民初《江都县志》!如对文中描述有异议的请留言指正,或加作者微信627091048进行沟通,欢迎更多喜欢大桥古镇文化的朋友、老师、专家一起探讨研究! |
上一篇:江都大桥开元寺由古开元寺迁来
下一篇:江都大桥:此玉带河非彼玉带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