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江都历史网!

江都大桥清朝名人列传(二)

时间:2023-04-08 16:51:50编辑:江都历史网

翻阅清朝时期的江都县志,记载江都大桥古镇的人物比比皆是,可见清朝时期的大桥镇除了商业繁华,精神文化的发展也属鼎盛,涌现出许多的历史名人轶事。

蔡孚尹,白沙人,小时候就有卓绝的品性。父亲在福建做经商。12岁的时候,祖母王氏病情严重整天卧床不起,蔡孚尹日夜熬汤煎药,服侍祖母,祈祷神灵保佑祖母平安。割股肉入药,祖母的病慢慢痊愈。

郭麟珍,字聘乡,世代居住大桥镇,养父郭沂本,生父郭芹,都是秀才,人们称他们博学多才、知书达礼之家。郭麟珍从小勤奋好学,二十岁的时候就帮助人,后来又赠送别人粮食,帮助童生去应试,并给他们出具担保文书,有个别人还把赠送的粮食拿出去卖了挣钱,但郭麟珍从不计较,继续帮助家境贫寒的读书人,完成他们的志向。被大家称为德高望重之人。光绪丙午年被封为训导。宣统纪元被推荐为孝廉方正之人,实乃名副其实,当之无愧。民国时当选为江苏省议会会员,68岁去世。

汤启声,字讬园,大桥人,康熙丙子年顺天乡试举人,父亲中书汤彭年进士。汤启声是汤彭年的第三个儿子,继承父亲学业,文章出彩。初入仕途授予余干县知县,雍正元年(1723)迁福建宁化令,惠爱获民心。雍正二年(1724)任福建乡试同考官,公明得士,以才调南安。在他即将离任宁化时,当地士民罢市攀留,当地数百父老乡亲到外乞讨。1728年(雍正六年)上任台湾彰化县知县,在雍正七年离任后回到大桥怡山草堂,八十多岁去世。

袁梦阳,字净齐,大桥人,擅于画竹、风、枝、雨、叶,擅于辞令,但为人放荡不羁,追求荣华富贵,所以知道他名字的人很少。

朱纯仁,字廉一,大桥人。早年就出名,潜心举业。自嘉庆、乾隆以后的名人传记和文章都精读。家里有山晖阁,和同学顾同根朱敦仁等,一起研究古学,并修撰《启祯文集》。

顾图河(1655-1706)字书宣,江都大桥镇人,清文学家,藏书家。康熙三十三年(1694)一鸣惊人,成了榜眼。后来,顾图河丁忧回乡。康熙四十一年(1702)又应召入京,任职国史馆,参修《大清一统志》,《方舆考略》等鴻文巨典。

祁松青,字子贞,江都东乡三江营人。岁贡生。祖父都是办事的守备。到青松这代开始学习诗书儒学,孜孜不倦,平时也不苟言笑。同县方雨谦、方雨咸兄弟两都是他的弟子。以君子之行为一直拜他为师。六十多岁去世。

李上瑚,字惟扬,世代居住大桥东乡高汉庄。乾隆五十一年,由于水灾,饥民到处都是。李上瑚出钱捐赠,饥民无一饿死。一天晚上,李上瑚一个人在庄子南面行走,远远的听到一个孩子的哭声,便上前问他叫什么名字,孩子说叫任上友,听他口音是高邮人。于是李上瑚把孩子带回去,供他吃住,等孩子大了还给田他耕种,帮他娶妻子。李上瑚活到80多岁。子孙届时读书上学之人。

周寿昌,字眉生,岁贡生,住江都东乡周家楼,博学善文,几十年都游学教学生,著有《漱香诗钞》四卷,儿子周钟祥,诸生。

张彭春,字仲青,诸生,世代居住江都东乡浦头。喜好写诗,著有《余情信芳集》一卷。弟弟张彭令,字少臣,在诸生中更有名气,喜好古书,著有《古史考》一卷。

顾宝珊(1845-1894),字海陵,太史顾图河裔孙,江都东乡大桥人。擅长画花卉、翎毛,年轻的时候没有拜过师,全靠自学冥想悟道而来,他的画风很接近白易山人,尤其擅长画松鼠,栩栩如生。

潘权,字治中,家住江都东乡,以经商起家,性格开朗,乐施好善。捐助张纲镇接婴堂创建,镇上修路、造桥、办学等大事,他都捐助。辛酉年因为疾病卧床不起,于是分家后,把5000两银票给兄长李椿。说:如果今年家乡发大水,可以用来赈灾。秋天的时候大水果然发作,于是他兄长用5000两全部捐助用于赈灾,村里没有出现一个死亡的。

陈献,字鲁卿,曹王庙人。天生孝顺、喜交朋友,家里四世同堂。平生任性、狭义。朋友王某、徐某因非犯罪陷入官司,陈献不仅为他们打官司,还在王某死后为他奔丧,照顾他们的孩子。族里没有依靠的人,他都收养。59岁去世。

王汝诫,字伯明,世代居住大桥嘶马镇。父亲王倬别有记载:汝诫16岁入学校上学没毕业。江宁钟山江阴南菁书院出高材生的地方,九次乡试都没有通过,于是放弃不再考。让他的弟弟和侄子参加学习。光绪癸卯年,弟弟王汝许考中举人,其他弟弟也分别有所成就,王汝诫非常高兴。王汝诫虽然居住在江边,但还是喜欢帮助别人钱物。辛丑年,因江洲水灾,汝诫一边办理捐助赈灾,一边亲自带领人上堤坝抢险救灾。因过度疲劳而亡。只要是乡里训练乡团、抚恤孤儿等,他是知无不为、为无不力。出殡那天,前来送葬的人哭声一片,五十多岁去世。著作有《移竹居》诗稿四卷。

PS:文中人物、故事来源于清末民初《江都县志》!如对文中描述有异议的请留言指正,或加作者微信627091048进行沟通,欢迎更多喜欢大桥古镇文化的朋友、老师、专家一起探讨研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