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江都历史网!

大桥寺庙揽胜-隆庆寺(江都大桥)

时间:2023-03-16 13:02:21编辑:江都历史网

隆庆寺位于大桥镇(原昌松乡)松山村,建于明朝隆庆年间(1567~1572),距今470年左右。坐北朝南,分前后四进。有一座大殿,供香客烧香拜佛;西有四间厢房,为寺僧生活用房。作为地处乡野的隆庆寺,其建筑规模称得上富丽堂皇,其名远播。每逢佛事之日,四方香客云集。可惜,不知在何年何月被毁。在大桥镇松山桥改造过程中,施工人员发掘出了一个大烛台。为花岗岩石质,高1.42米,宽36厘米,呈宝塔形状,上面没有图案和文字记载。经江都文物专家鉴定,出土文物为石刻烛台,可能是该村隆庆寺的遗物。如今隆庆寺已不复存在。大型石刻烛台在江都还是首次发现,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。

隆庆是大明隆庆皇帝的年号。隆庆帝在位六年很得僧人好感,全国有不少寺庙取名隆庆寺

相传大明第十三代皇帝,生于明嘉靖十六年(1537),因生母杜康妃失宠,又非长子,很少得到父爱。嘉靖三十二年(1553),刚满16岁的朱载厘就出居裕王邸,开始了独立生活。在裕王邸13 年的生活,使朱载厘较多地接触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,了解到明王朝的各种矛盾和危机。特别是严嵩专政,朝纲颓废,官吏腐败,南倭北虏之患,民不聊生之苦。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,对他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。嘉靖四十五年(1566),嘉靖帝朱厚熄驾崩,朱载厘登基后,年号隆庆。

隆庆帝首先依靠高拱、陈以勤、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,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。革弊即平反冤狱,宣布自正德十六年(1521)以后,至嘉靖四十五年(1566)十二月以前,谏言得罪诸臣存者召用,没者恤录。其中就有海瑞获释出狱,恢复官职。并罢除一切斋醮,撤西苑内大高玄殿、国明等阁、玉熙等宫及诸亭台斋醮所立匾额,停止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及部分织造、采买。施新,即正士习、纠官邪、安民生、足国用。所谓正士习、纠官邪,就是整饬吏治。

隆庆帝加强对官吏的考察,前朝不予考察的王府官员也在考察之列。对于廉政官员给予奖赏和提拔,对于贪官罢免官职,对于赃多迹著者部院列其罪状,奏闻处治。所谓安民生、足国用,即蠲免救济,减少百姓灾后的痛苦。抑止土地兼并,一方面限田,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,另方面清田,清查诡计、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。隆庆帝还采取恤商与开关政策,减轻商人的负担。明朝曾多次颁布禁止百姓私自下海的命令,而隆庆帝颁布大开关禁,使明朝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,海外贸易也出现了新局面。同时,隆庆帝也加强军队的训练,巩固边防。缓解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,开展互市贸易,使北方汉、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。隆庆时期这些作为都是超过前朝的。

在隆庆寺建成后的四百余年间,衍生出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。

相传隆庆寺地基很低,每年秋季大潮汛时,当地村民家家屋里进水,而隆庆寺却滴水不进,人们都感到奇怪。后来,有人仔细观察,发现了其中奥妙,原来是水涨寺基也同步抬高。村里人议论纷纷,有的说是菩萨显灵,于是烧香人越来越多;有的说是寺基下藏有宝贝,于是探宝人络绎不绝。消息一传十,十传百,越传越远。后来被一个识宝的人听到了,他跋山涉水,夜以继日地赶到隆庆寺。只见他沿寺兜了三圈,东看看,西听听,南量量,北敲敲,结果被他探到寺正殿下三丈深处有一个洞,洞底藏有一只玉蟹。那玉蟹在发大潮汛时会把蟹驼掀起来,寺基就因此而上升,所以哪怕水过屋脊,隆庆寺也不会进水。这只玉蟹确是无价之宝,但要捉它却很难,一定要以宝引宝,用金田螺来钓。

这个识宝人绞尽脑汁,费尽心机,在外乡盗来了金田螺。可是他在高兴之余又犹豫起来,因为这玉蟹是隆庆寺的镇寺之宝,而且寺里当家方丈有半仙之道,如果被他发现,非但玉蟹捉不着,反而要失脱金田螺,岂非偷鸡不着蚀一把米。但再一想,这玉蟹是价值连城的宝贝,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,怎舍得轻易放弃。于是,识宝人打定主意,伸手在自己额头上一拍,就沿着寺前一条小河道向南。一边走,一边仔细观察,终于在河道口与扬子江交叉处的漩涡下找到了玉蟹出入的洞口。这时他高兴得手舞足蹈,急急忙忙到附近村庄里砍来七七四十九根青竹头,劈成二千四百零一根篾异丝,作为蟹钓丝,系上了金田螺,再把一根一根篾丝连接起来,向洞里慢慢伸进去。大约伸至半洞,玉蟹看见金光闪闪的金田螺,瞪起两眼,扬着双螯,舞动八足,张开嘴巴,叽啁,叽啁吐着水泡,慢慢地向外爬,想钳住金田螺。识宝人慢慢移动金田螺向外诱,直至洞口停住。玉蟹不知有诈,伸出一对老虎钳一样的螯一把钳住金田螺不放。识宝人见玉蟹已上钩,洞口已看到蟹脚,便伸出右手,即刻要捉。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寺内当家方丈在蒲团上心血来潮,觉得宝殿摇摇欲坠。掐指一算,双目微睁,随手拿起旁边的木鱼槌,卜卜连敲三记,顷刻间声音如同山崩地裂,震得识宝人头昏眼花,双手发抖,啊呀一声,蟹钓丝脱手,玉蟹也闻声惊醒,只听得轰通一声,江面上冲起一道万丈水柱,浪花飞溅,玉蟹钳着金田螺回到洞底,识宝人长叹一声,瘫痪在地。从此,玉蟹永眠洞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