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江都历史网!

江都真武徐伯夫的抗日故事

时间:2023-03-15 16:56:52编辑:江都历史网

徐正辂,字朴夫,后改伯夫,1909年出生于江都真武镇。森泰油坊创始人徐国钧的孙子,真武徐家第十六代传人,1927年扬州中学毕业,1931年法学专业大学毕业,1933年加入国民党,1989年卒于台湾。虽为军统,但一直暗中坚持抗日。

徐伯夫与新中国飞行员吴奇

1927年10月13日,一个极为普通的早晨,随着一声啼哭,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降生在江苏省里下河吴家牌坊吴葵勋的家里。说到给孩子起名,吴葵勋翻开一本中国姓氏文化的线装书,想了半天,也没能确定。正当决定不下时,一声“祝贺、祝贺姑父”的话音从门口传来。一个白面书生精神抖擞地站在吴家院子中间。没等来人开口,吴葵勋向父亲吴方德介绍说,这就是他向父亲常提起的真武镇森泰油坊徐伯夫

徐伯夫向吴葵勋、吴方德行礼后说:“这次回家看望父老,路上见有乡邻到您家里道喜,这不,我也前来祝贺一下。这论辈分,我应叫徐惟英姑姑。今天来,还有一事请教姑父。我今年已满18岁了,也已从扬州中学毕业,又不想回来,这一辈子都待在油坊,有意报考法学专业,学成后像您一样当律师,同恶势力奋力抗争,为老百姓伸张正义。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好走,我想听听姑父的意见。”
“这事与你舅舅(戴天球)协商过没有?”吴葵勋问道。
“还没有,因舅舅与你一样热爱这个行业,我怕观点有些偏颇,故想先听听姑父您的看法。”徐伯夫说。“你想学法学,很好,当律师我也不反对,只是,你要耐得住寂寞、忍得住清贫。现在军阀混战,各种势力很是嚣张,地方官员醉生梦死,骄兵悍匪横行霸道,天灾人祸,民不聊生,现法院都不知道听谁,最后官司的结果是谁背后的势力大,判决结果就倾向谁的一边。八字衙门朝南开,有理无钱奠进来。就扬州、江都周边的案件来看,大多是富人对穷人的巧取豪夺,命案、大案并不多。当然报考法学专业,学成后当律师,同恶势力抗争,为老百姓伸张正义是件好事,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,老百姓是打赢了官司却输了钱,穷人大多付不起律师费,所以你得有思想准备。不过你当律师也好,这样可以有效保护你家的油坊、当铺、钱庄。据我了解,你家的产业早就有人盯上了,要不是你舅舅做律师,加之你家与国大代表、蒋介石的秘书洪兰友有亲戚,恐怕早就……”
“还是姑父说得有道理,我回扬州把您的意见与我舅舅好好说一下,我想他会同意的。”
“对了,姑母给我生了一个小表弟,叫个啥名字?”
“这不,我们父子俩正在讨论。”
“从我扬州中学的同学的名字来看,都挺有个性,现在流行两个字的名字,有的直接取父母的姓氏。比方说,父亲姓刘,母亲姓杨,就直接起名为刘扬,还有的按国家的名称取名,班上有一个同学姓罗,他就叫罗威,罗(挪)威是一个国家的名字。我是说着玩的,姑父你们千万别当真。”
吴方德说:“我们吴家是金木水火土轮着排行,到孩子一代应该是土字排行,大可为奇,大有作为,可为天下,出奇制胜,奇者新也,就叫吴奇吧!”
送走徐伯夫后,父子俩也没有多想,也没有决定就用这个名字,谁知没过几天,吴奇这个名字在家人及村子里传开了。

吴奇后来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。

徐伯夫与共产党

徐伯夫虽一直为军统做事,但抗战期间提着脑袋活动在苏、镇、扬一带,为了搜集日汪确保,不得不频频变换身份,冒死周旋于日、汪、蒋、共四方。亲眼目睹日寇的血腥残暴、汪伪的卑鄙无耻、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的浴血抗战,使他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光明。从此,徐伯夫便有意结识了许多共产党人士,常常暗中给他们提供帮助和保护。抗战胜利后,形势飞速发展,但国民党已罹患沉疴痼疾久矣,决无起死回生之希望,而共产党则蒸蒸日上,前途无量。徐伯夫生为国民党员,是国父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,虽死而必不叛党,不过也决不再为军统卖命了,故他只能选择逃避这条路。他也深知军统的纪律严明,决不会放过他的,所以他将面临的是火药库、地雷阵,即使被炸得粉身碎骨,也无怨无悔。因为,要做一个正直的人,就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!……

解放前夕,徐伯夫离开家乡的时候对真武周先生说:“以后老家的事就全拜托给周大哥了,请你记住,森泰油坊的收入,全部供我家用。新阳泉浴室的收入,则贴补你家用,南北货店的收入供善举之用,我们再困难也不能丢掉那些无人过问的鳏寡孤独和寒门读书郎呵!至于张四娘和邱家桥的田租,能收多少是多少,能收多久是多久。凡是清贫、困难者,一律照旧免租,千万不要勉强。所收租金,暂存你处,以备不时之需。未来时局难料,肯定是共产党的天下。他们会实行土地改革的,这符合中山先生‘耕者有其田’的主张,所以我也很赞成。若果真如此,我此刻就郑重委托周大哥,将我名下的820多亩田,全部无偿赠送给无地的农户,以表明我的心迹。”

徐伯夫和于怀远顺利抵沪后,在偏僻的宁国路租住三间小平房。于怀远叔贩些水果做小生意,徐伯夫到宁国小学任教员。这时,他们的生活虽然单调而清贫,但是心情很好,因为不再无奈地做违心的事了,有时还能做些自己想做的事,甚至冒着生命危险,协助地下党的同志们购买和运送药品、布匹等违禁物资。可惜好景不长,军统局的密探们很快就发现了徐伯夫的踪迹。所幸徐伯夫的上峰尚念徐伯夫抗日期间屡立奇功,非但没有杀害他,还破例批准他脱离情治系统,但仍需保留军籍。另外,还得乘飞机押送一批重要物资赴台湾高雄。徐伯夫慎重考虑后,答应为他们再干最后一次,得到肯定答复后,徐伯夫便和于怀远离开大陆赴台了。不料他们这次远行,竟然永无归期了。
他们飞抵高雄交割后,徐伯夫便拿到一封去台北市政府报到的公函。三年后又奉调到联勤总部供职,直至退休赋闲。于怀远一直与他形影不离,成了他的贴身保镖和专职司机。他们也曾多次谋划,利用出境考察的机会潜回大陆,但都未能如愿。直到他80岁(1989年)生日的那天夜里,才抱着终生遗憾离开了人世。于怀远遵遗嘱将他火化后,装进一只大理石磨制的骨灰坛。1994年,徐伯夫的骨灰才回老家真武,将他与妻子于菊成的遗骸合葬在一起,总算完成了他的多年夙愿。
徐伯夫谜一样的传奇人生,却又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迷惑和不解。他一生的是非功过,更加令人捉摸不透……究竟孰是孰非,孰功孰过,只能留待后人评说!

(文中内容来源于吴奇之女和徐伯夫之子的回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