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江都新发现网络工作室旗下的江都族谱网!

浦头张宅的革命史

时间:2023-03-18 14:00:34编辑:江都历史网

上世纪的革命年代,浦头因地处泰兴、泰县、江都三县交界,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江北的“沙家浜”,而浦头开明士绅张品三的宅第,则成为“沙家浜”重要支点。

说起浦头张宅的光荣革命史,还应追溯到大革命时期的1928年。“四·一二”反革命政变后,大革命转入低潮,曹起溍作为扬州中共早期领导人,在浦头境内秘密创建地下党支部。为了向浦头乃至周边发展党的力量,曹起溍多次造访张宅,秘密与张品三兄弟接洽,但由于张氏顾虑较多,所以一直没有多大进展,但为日后姚崇义等人继续争取张品三赢得了先机。加之后来国共合作和共产党的统战工作,张品三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,终于认识到自己不能保持中立,于是逐步向共产党靠拢。

当时,浦头隶属江都县杨桥区,区长是共产党员姚崇义(解放后曾任中共扬州地委常委)。姚崇义经常在张宅办公,张宅实际上就是当时杨桥区政府的所在地。姚崇义通过张品三的关系,巧妙利用了其弟张寿伯的国民党省参议员身份,多次在张宅与共产党高级干部商讨事宜,开展工作。杨桥区还活跃着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队伍——杨吴大队,大队长是浦头人栾承仪,副指导员是曹祖荫。栾承仪和曹祖荫也经常以拜访张参议的名义,到浦头张宅向上级组织汇报工作。

后来,由于国共摩擦不断升级,革命形势日趋复杂严峻,半公开的区政府不得不转向地下,于是张宅也成为新四军地下联络站。由于张品三和其弟在当地的特殊身份,使得这个地下联络站一直没被敌人发现,为后来新四军取得黄桥保卫战的胜利以及巩固苏中、苏北抗战的成果贡献了力量。

解放战争时期,解放军渡江前,大批伤病员住在张宅休养,时间长达半年。大军撤走后,张宅变成了存放公粮的国库,后来张宅归公,多次成为当地政府的办公场所。

如今的张宅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,但因为文革时被毁坏,后又久弃不用,亟待修葺。历史不应被忘记,而曾经承载一段特殊岁月的张宅,也不应湮没在历史的时空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