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-03-14 17:18:16编辑:江都历史网
江都大桥古镇清朝时,有几处园林在当时也算是扬州名园,分别是春江草堂、念莪草堂、愉园、怡山草堂。 怡山草堂 怡山堂位于镇南里许,康熙年间中书汤彭年进士,是当时大桥名门望族,年迈回老家后,在大桥镇南建起了怡山草堂。其园为江乡园池之胜,园内叠石艺花,最饶幽赏。假山高过数仞,为邗东之最,是汤彭年休闲之所。建筑华丽,前进大厅内能容百人聚会,中有桐轩,轩旁遍植梧桐。后有宝婺阁,汤彭年与诸伶人、票友常按歌于此,笙箫管笛,弦歌不绝。其子汤启声,知县,因有病返回大桥,也住在怡山草堂。其后族人渐衰,怡山堂分易他姓,假山亦不存。 念莪草堂 朱重庆,字抱经,亦字申之,号自天,清康乾时江都东乡大桥浦头人。朱重庆的母亲病故后归葬原籍,为了给母守孝,朱重庆便寻幽逸之境,避城之喧嚣,在浦头周庄建念莪草堂,在墓地东面建了一间草堂,周围用木槿作为篱笆,并从远处引水到草堂前的水池中,水池里面有假山,假山上面有一个小阁楼,还种植了鲜花和竹子,这个园子叫莪园。 春江草堂 春江草堂,建于明初,位于大桥古镇顾家场,为顾氏历代读书之处,也是清代大桥文人集聚的地方。1925年《新修江都县志》所载,考授儒林郎、盐运司运判、文林郎顾九锡、顾图河、顾同根(顾图河长子)、顾宝珊,都曾在这里读书。春江草堂三间,中无隔墙,颇见宽敞。屋面用茅草披盖,超凡脱俗。于此潜心攻读,宛如置身世外桃源。草堂左为池,夏日荷花盛开,芳香四溢。右则为雄雉斋(华虫别管),俗称大书房。建斋之日,适有雄雉飞来,故名,左有小轩,前后各二,斋外为青龙桥河道,斋内有厅,厅后有古槐两株(树龄已逾二百年),园中有奇石二,一曰“崌酒石”,一曰“奇 帆石”。红药翻珍,青荫笼席,幽静宜人,景色颇佳。前为花田雨笠,后植修竹万竿,一座假山列于其中,山间种植花卉多种,山后古柏数株,苍翠欲滴,名花错杂。杜于篁、孙豹人、史蕉隐等人均有题咏,楹联有“二亩新蔬圃,三间旧草堂”等。朱珏所绘《春江草堂图》,长二丈余,宽尺余。后有邓汉仪、许承家等人题跋。清末,草堂荒废。 愉园 愉园在大桥镇东北二里远的萧家湾,都是萧姓族人居住。乾隆年间,州司马萧定方在住宅的西边,开辟十亩地,建了围墙,用石头垒起来作为假山,并种下荷花、竹子,起名为愉园。里面有饮香室、惬素轩、眺远亭。此园建成后,引来一些名人志士,如李少白(琪)、张安甫(春雷)辈饮酒作诗。民国而后,园已圮废,杳无旧迹。 与园、小花港 与园位于大桥镇北后街,清初顾九金所建。园 分东西两部:东曰“东亭”,乃读书之处,中建高 轩,南为书屋,北叠假山。假山、庭院中种植梅花 等观赏花卉,有“梅花三十树”之称。西曰“西 亭”,有堂有山,建有若月轩、若山阁,假山旁之 罗汉松,葱笼茂密,景色宜人,更为独绝。后顾氏 家道中衰,此园乃易他姓。几经沧桑,园不复存。 小花港位于大桥镇北后街,清初顾九金所建。 东有桂园,老桂丛生,花香扑鼻。北建亭屋,俗称 “天台”,假山巍峨,小溪流淌。中有绿野阁,松 竹扶疏,清流映带。阁前为荷花池,红荷碧叶, 情趣盎然。后几易其姓,至民国初年,小花港已无存。 东原草堂(宜陵) 宗元鼎,字定九,号东原居士、卖花老人,出生于书香门第,三代皆以文名于世。康熙十八年贡太学,部考第一,工诗善文,著有《卖花老人传》《芙蓉斋》、《新柳堂》等诗文集。宗元鼎晚年隐居在宜陵时,在芙蓉别墅(东晋谢安在宜陵建的芙蓉別墅)遗址上筑有一草堂三间,取名东原草堂,另筑新柳堂、芙蓉斋、梅花堂各一座。梅花堂前有古梅花树一棵,当时周围的人称他为宗郎梅。宗元鼎善养花草,经常挑花草卖钱,买酒喝。 双槐堂 在江都东乡,为明人饵氏所建。《县志·名迹考》云:“双槐堂,在波斯庄,(为)饵姓家(园)。堂建于明代,(前有)双棉,大可合抱(因以名堂)。饵(氏)故为世族子孙,渐就陵夷,(其)家所藏书画鼎彝略尽,惟(是)堂与(古)树尚存,令人有故家乔木之感。” 以上文字皆出自有关大桥史籍 |
上一篇:张广世|回忆小时候过年的那些趣事
下一篇:江都大桥镇名字的演变历程